中医治疗肾功能衰竭已自成系统。中医会针对肾功能衰竭患者所出现不同表现进行针对治疗,通常如果患者出现了肾功能衰竭的症状,就说明患者体内的平衡其实是出现了紊乱的状态的,所以中医治疗肾功能衰竭,也就是要更好地恢复混着体内的这些动态平衡。
肾功能衰竭治疗方法有哪些?中医治疗肾病根源于中医理论,因为中医学上的肾之定义与西医学上的肾脏不同。中医的肾除了少部分与水分代谢功能有关外,大部分是指人体维持成长、发育及成熟之荷尔蒙的功能。很多人把肾虚(俗称肾亏)与尿毒症画上等号;事实上,中医讲的肾虚是指人体因疾病而出现容易脱发、眼睛昏花、牙齿摇动、腰酸膝软、性能力减退等老化的现象。补肾中饕可以改善尿毒症患者之腰酸膝软、手脚冰冷等类似老化的症状,但却无法使他们摆脱洗肾的恶梦。相反地,中医治疗肾功能衰竭,并不一定使用补肾的饕物。它可以减少患者感冒的机率,也就减少肾功能衰竭复发的机会。
另一方面,健脾理气不但可以调整患者的肠胃功能,而且可以减轻肾病征候患者之蛋白尿,并提升血中白蛋白浓度。由以上可知,中医治疗肾脏疾病的角色主要以调整免疫,提高生活质量为主。其使用原则必须根据辨证论治原则,也就是依患者体质选择合适的处方,而非一味地补肾。此外,很多人对中饕常抱持着过度的期待,即使肾脏功能已经衰退至必须洗肾的程度,仍坚持服用中饕;事实上,至目前的研究显示:有些中医方虽可以延缓慢性肾衰竭的发展。目前还发现中医具有良好的阻断肾脏纤维化作用,可消除肾内产生过多的细胞外基质,恢复受损肾脏固有细胞的功能。但如果肾脏已经完全萎缩或坏死,再怎么吃中饕也无济于事。
一、病机注意把握标本先后主次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往往虚实并见,标本错杂。分析病机时,既要注意正虚的一面,又不能忽视邪实的一面,邪实中又往往合有多种邪实,当注意何者为主,何者为次,把握住标本先后主次,有助于提高疗效。我们以往的研究发现脾肾气(阳)虚占20.8%,肝肾阴虚占11.3%,脾肾气阴两虚占58.5%,阴阳两虚占9.4%,各有夹瘀血、水湿、湿浊、湿热、痰热等不同邪实。脾肾气阴两虚是慢性肾衰最常见的证型。由于慢性肾脏疾病的病程较长,不论是气虚或阴虚,往往由于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都转变为气阴两虚,把握住气阴两虚证的特点,有助于病情稳定并向好的方向转化。就脾肾气阴两虚本身来看,脾气虚损则湿阻于内,肾阴不足则内热自生,其本是气阴两虚,其标是湿阻及蕴热,如再兼夹多种邪实,必然使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更加复杂。阴阳两虚是气阴两虚的进一步发展,寒热错杂,虚实并见更为突出,且脾肾气(阳)虚或肝肾阴虚,随着病程的推移,还在不断地向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转化,因此气阴两虚以及进一步发展的阴阳两虚基本上可以代表了慢性肾衰的正虚病机。诸种邪实的由来,则是或为外来(外感),或由内生,邪实加重正虚,正虚又生邪实,如此恶性循环,终至邪实泛滥,正气不支,预后不佳。
二、辨证分型甄别标本缓急
慢性肾衰患者肾功能受损,浓缩能力减退,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即使肝肾阴虚的病人,舌红并不显著,多数病人舌质淡红,虽口渴多饮但夜尿频多,小便清长,与一般阴虚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气阴两虚者除了有阴虚、气虚症状外,不少人手足心热,但手指或足趾凉,或身有畏寒而手足心热,或上半身热,下半身凉;大便先干后稀;口干饮水不多等等。这些特殊的不典型症状,辨证时应加注意。
部份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