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我们可能第一反应是毒蘑菇中毒、吃野菜中毒等等,但是实际生活中,引起食源性疾病人数最多的是致病微生物,其中沙门氏菌就是致病微生物中的“头号敌人”。
根据四川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显示,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发病人数常年排第一;在四川省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就诊的腹泻病人中,沙门氏菌检出率高达7%。根据监测数据,从发生时间看,5月-10月是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高发时段;从年龄分布来看,0-14岁和60岁以上的就诊人群沙门氏菌检出率较高;从感染场所来看,家庭就餐感染的事件数占了一半以上,其次是街头摊点。
1、沙门氏菌是什么
沙门氏菌属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这类杆菌统称为沙门氏菌(Salmonella),因最初由沙门氏(Daniel Elmer Salmon)等人发现,故命名为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水和土壤中能存活2-3周,粪便中能存活1-2个月,在冰冻土壤中能越冬,但是它不耐热,55℃1个小时或60℃10-20分钟就能杀死它。
2、沙门氏菌在哪里
沙门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常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特别是家禽、家畜的肠道中。沙门氏菌最容易污染的食物有:肉与肉制品、蛋与蛋制品、奶与奶制品等。因沙门氏菌不分解蛋白质,食物被它污染后,表面看起来是没有特殊变化的,因此特别难以察觉。
3、沙门氏菌如何致病
在沙门氏菌面前,就算身体好、抵抗力强的人,也可能被它击倒。感染沙门氏菌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肠炎,如呕吐、腹泻、腹痛,潜伏期通常为12-36小时,病程一般为2-3天,严重的可以引起脱水、休克,最严重可能导致死亡。由于沙门氏菌的严重危害,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中均规定即食食品中不得检出沙门菌,我国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中,由可疑食品、病人呕吐物或腹泻便中检出血清学型别相同的沙门氏菌即可诊断为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4、如何预防沙门氏菌
预防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也同预防其它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的方法是一样的,即严格遵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可以看看我们以前的一期科普宣传《一言不合就开吃,5个要点先捋直!》这里我们再回顾一下这5个要点:
因婴幼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相对较弱,更容易被受污染的食物感染导致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同时因在家庭就餐感染沙门氏菌的事件较多,因此对于婴幼儿、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在家庭自制餐饮时,更要掌握食品安全五要点的内容并严格执行。只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做好个人卫生,注意加工食品时的卫生要点,其实沙门氏菌也并不可怕。
部份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